close

        最近百貨公司週年慶開打了,各家業者無不祭出各種誘人的折扣與促銷,讓平日生性儉約的我,一不小心,將自制力全拋腦後,跟著眾家姊妹們一起大開殺戒,陷入瘋狂血拼購物的循環中。

(是誰想出買五千送五百的回饋活動啊!可怕的商人,抓準消費者的心理,讓人陷入無法停止的輪迴遊戲,難以自拔!)

        不過,經過了幾番征戰後,樂姬發現自己並沒有因為血拼,而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,雖然在購物當下,有一種擁有的快感,可是離開人群,冷靜下來後,我嗅到自己內心,湧起了一絲絲的失落感

        於是我花了一點時間,好好品嚐、思考自己的感覺,我發現這般失落感的背後,其實是罪惡感的變形。

簡單的說,當我花錢購買一些較為昂貴的物品時,我很容易連結到「奢侈」或「浪費」的形象,我不相信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,無法單純的寵愛自己。相反地,我需要許多理由,說服自己這麼做的原因與價值,例如:難得打折、不買太損失、出席重要會議、場合時需要有的行頭…等,將自己的行為建築在「實際」、「工具性」的目的上。

若非如此,我就會覺得自己太過鋪張、享受,應該把錢花在更有意義之處,因此,當我提著大包小包的戰利品回家時,罪惡感便如影隨形的又襲上心頭,後悔自己不該如此衝動、盲目。

但這一次,我嘗試剖析自己習慣性的思維方式,我想瞭解自己對於「金錢」的態度和觀點,不要這麼快地否定自己的消費行為。突然,我理解到重點不是花錢,我可以為家人付出犧牲,買禮物給他們時,毫不手軟,但若是花費在「自己」身上,我就會十分地遲疑、畏怯,下意識地說服自己「不需要」。

此時,我想起了我的母親,她是一位克勤克儉的傳統女性,每當家人團圓時,她總是最後一個上桌、第一個離席,四處張羅、滿足大家的需要,卻從不過問自己餓不餓、累不累?當我長大,有經濟能力時,每每想要買一些品質較好的包包或鞋子送給她,表達感激之意,她總會一再地拒絕,並叮嚀我們不需要如此「浪費」,一雙兩百九的鞋子,她就可以穿得很高興了!要我們把錢省下來,好好照顧自己。

她太習慣付出、給予、犧牲,卻沒有讓自己學著接受、呵護、回饋。

而我,不知不覺中,也受到她的影響,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,無法真心接納、肯定自己的價值和重要,老把他人的需求,放在自己之前,忽略自己的期望和需要。諷刺的是,我卻常常告訴我的學生、個案,要懂得珍惜自己、照顧自己、愛自己,我自己卻沒有落實。

進一步地,我瞭解了,這已跳脫「消費」或「金錢」的問題,重點不是該不該買奢侈品、名牌犒賞自己,重點是我覺不覺得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?我能不能好好「消化」並「吸收」這些享受、疼愛?假使不能,即便我擁有一整櫃的名牌包包、衣服或鞋子,同樣無法填補自己空虛的心靈,以及修復失落的情緒。反之,我若能如實地接納自己、肯定自己,那怕僅是一般的品牌,我都能展現它獨特的價值與氣質。

聰明的你,一定會問我:「那怎樣才是愛自己、肯定自己的表現呢?」

我想就先從最簡單的地方做起吧!學習欣賞自己每一個小行為、環節與改變。

因為我發現,人其實是一種辨識能力很弱的生物,也很習慣以否定的態度對待自己。偷偷告訴大家一個小秘訣,如果你想知道某一個人的短處,你只要先稱讚對方一個優點,他就會回敬你十個缺點。

一如每當我跟個案說:「謝謝你願意來到我的面前,與我分享這些事情,我覺得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,你很有勇氣。」

大多數的人,一定會回答我說:「這沒什麼啦!你不知道我這星期過的有多糜爛,我每天都混pub…。」

就像小時候,當有外人讚美自己家的小孩時,爸媽總是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,說:「唉呦!你不知道喔!他在家裡有多皮,功課有多差…。」

顯示無論是自己或他人,都很難以正向的態度看待自己,大方地接受讚美與肯定,總是為自己設定超高的目標和理想,一心一意只想著攻頂,卻忘了在抵達終點之前,自己已付出多大的努力,發展了多大的進步。老想著明天會更好,當然不能看見現在的自己有多棒囉!

因此,我們應該學習在小地方肯定自己,例如:今早家裡廚房的燈泡壞了,以往我都會等塞卡換,但今天我就練習自己動手試試看,完成時,告訴自己:「哇!你真的好棒喔!」為自己感到驕傲,並在塞卡回家時,要他對我說一百遍:「你好厲害!」

珍惜每一件,你認為是沒什麼的事情,不要小看自己早已習以為常的準時、禮貌、體貼或謹慎,當你願意好好愛自己後,你會更懂得如何尊重他人,欣賞差異,擁有踏實的幸福與快樂!

這才是正港的「愛自己」啦!

愛自己.jpg 

 

按此推本文到噗浪!

 

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請別吝嗇按下「推薦」,或在「迴響」中告訴我,你的想法喔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