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回寫了一篇關於道別的文章~「倘若分離無可避免,請記得說聲再見,再走」,引起許多網友熱烈的回應,也間接促發大家回想自己過往的分離經驗,在此,樂姬先謝謝大家的回饋與分享,你們在文末的迴響,是支持我繼續創作最佳的動力與靈感。

當我仔細回應每一則迴響和噗文後,我發現如同我在上一篇文章所提,似乎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分離,大多與「來不及」說的再見有關,無論是對曾經深愛過的情人、家人、朋友…等。

你們真摯的心聲,我聽見了,這些日子,我一直在思考,無法道別的分離,究竟對人有何影響?而身為當事者的我們,又該如何面對呢?經過多日的沈澱、反思後,我決定再次針對「分離」此主題,寫一篇更深刻的文章。 

生離死別,一直是許多人心中永遠的痛,在我的實務經驗中,我也發現只要是與自殺、或親友驟離(猝死或忽然音訊全無)等議題相關的案件,總格外地令人難以釋懷,這些事件的當事人往往需要花好多、好長的時間,來修復親友離開,所遺留下來的傷痕。

我體會到當人們突然遭逢重大、強烈的關係失落時,他們心中第一時刻、油然而生的感覺,並不是悲傷,而是懷疑與否認,不願意相信如此悲慘的意外,會發生在自己身上,試圖找出許多證據,證明意外沒有發生。

等到事實已成定局(例如:親眼目睹遺體、對方徹底斷絕聯絡),他們才會開始出現憤怒的情緒,生氣對方怎麼可以早先離自己而去,從前約定好的承諾,該怎麼辦?甚至有一種被背叛的感受,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一方,不斷地指責對方或上天、要求換回一些時間,那怕只是一下下、一秒鐘,便已心滿意足。

但死神是無情的,祂不懂得人們的哀痛為何?祂沒有心,所以祂無法體會心如刀割的感覺為何?祂很公正,堅守自己的職責,再多的眼淚,也無法軟化祂的決定。

人們最終仍舊得承認,這種不對等的談判,最想獲勝的一方,一開始就輸了。之後,難過、不捨、愧疚與罪惡感會與過往的回憶,交織成一張錯綜複雜、愛恨糾結的網,綑綁住自己,使身在其中的人兒,動彈不得,提不起、也放不下。除非,他/她願意和自己和解,否則他/她很可能一輩子活在悔恨中。

我很能懂得這樣的痛楚,因為我曾有過相同的經驗。

生命真的是一堂奇妙的課程,祂一直要我學會一些東西,一些不是書本、學校可以教我的東西;祂逼我去看清楚,從中獲得體悟,如果我選擇不看懂,祂就會讓我一直處在很痛苦的狀態,一而再,再而三的迫使我去學習。

從前的我,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緊張、焦慮的人,時常處在一種很急、很急的狀態,每次都要把事情提前完成,做通盤的規劃,如果不這麼做,或是計畫有了變化,我會很焦慮、不安。

可是當一件事情完成後,我並不會因完成而有快樂的感覺,我老想著“接下來”呢?我必須一直保持在“忙碌”和“超高戰鬥力”的狀態,如果不這麼做,我會沒有安全感,但是這麼做,我會覺得很累、很茫然,似乎怎麼樣我都不快樂。

我一直找不出自己罹患這種「症頭」的原因,直到有一天,我再也擠不出力氣強迫自己,如期完成工作,在大哭一場後,我終於懂了,原來這一切是我咎由自取。

從小,我一直希望獲得父母、師長們的肯定,所以我總是表現出好學生、好寶寶形象,但我的家人卻一直不給我這份肯定。

上了國中,或許是賀爾蒙作祟,我決心不再願意扮演「乖小孩」,我成為別人口中的「小太妹」且自得意滿,我的行徑,讓母親常常要到學校的訓導處報到,承受老師們眼神的掃視與評判,那感覺很複雜揉合了報復的快感和背叛的愧疚,無助的我不知道怎麼應付,於是決定視而不見,讓自己變得更麻木

在我變成小太妹的這段期間,我把所有的人都惹的很傷心,特別是疼愛我的奶奶,從前她總喜歡牽著我的手,到處向鄰人炫耀,自己的孫女有多麼乖巧、聰穎,但隨著我的轉變,每回奶奶見到我,她的眼底只透露出無盡的憐惜與惋惜,彷彿在用眼神告訴我,我有多令她失望、難過

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,我將自己的資賦,荒廢在嘻笑、辱罵和危險的邊緣,但再多的刺激,卻只會讓我更孤單。一直到國三下,某一天,在和父親激烈的衝突後,不服輸的我,不想被看輕,我打算用高中聯考的成績,向父親證明自己實力。

就在我改邪歸正,考上公立高中的同一天,我永遠不會忘記,正當我興沖沖地,準備拿起電話,準備告訴家人我的成績時,突如其來一陣刺耳的鈴聲,澆熄了我的喜悅,母親要我立即趕到醫院探視奶奶。

一場車禍讓奶奶變成植物人,一倒下就是八年,我一直以為阿嬤,一定還在生我的氣,才會用睡覺懲罰我。雖然奶奶臥病在床的期間,當我握住她的手時,奶奶會因為刺激,反射性的回握我的手,彷彿她知道我是她最得意的孫女,但我卻仍沒機會,告訴她:

        「阿嬤!我拼了命的考上高中了,我變乖了,妳高興嗎?妳醒一醒啊!妳醒來,就會看到那個老愛黏著妳的小孫女啊!妳不想看到我嗎?」

        甚至是大學、研究所,我都無法親口告訴她,我的愧疚和改變,連最後一聲「再見」都「來不及」說。

        這些年來,我一直在等她起身,拍拍我的肩膀、摸摸我的頭,擁著我說:「別怕,阿嬤知道妳很辛苦,一切都過去了,奶奶又可以牽著妳的手,到河堤旁散步啦!乖孫!」

        每次到醫院見她,是一次又一次的痛,我已不想再期待。

似乎就是在那場意外之後,我便很“用力”的在過生活,但我卻老是遇到令人痛苦的事情,尤其是我最害怕的「生離死別」。我常問上天,為何偏偏是我得面對這些生命的課題,而祂只是冷冷的看著我,讓我知道,如果我不交出一份會祂滿意的報告,祂還會用其他的事件折磨我。

直到有天,我再也受不了,決定重新審視過往的分離經驗後,我才發現原來是當初自己對奶奶的那份遺憾,讓我一直處在“來不及”“緊急”的狀態,意外變成“痛苦”的代名詞,為了不讓意外發生,我必須做很多很多的控制,包括對自己和外在的人、事、物,我也看到自己一直在追求一份外在的肯定和認同,一份是我拼命追趕,也無法實現的原諒。

帶著這些看見和體會,我回頭面對真正的問題,於是我學會了諒解和寬容,不再跟自己打戰,學習跟自己和解,我告訴自己:「妳已經很棒了,不要再折磨自己,阿嬤不會想要一個不愛自己的孫女,妳夠有本事的話,就把這樣的體會,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,讓他們不需要再承受相同的痛。」

        有趣的是,當我領悟到這個觀念後,成為助人工作者的我,便時常陪伴人們度過相似的難關,無論是好友自殺、手術失利、臨終關懷…等,那時我才懂得上天的用意,祂對我的嚴格,是為了督促我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。

有一回,在看了一位好友寫的一篇文章,標題為「紀念楊咩」,緬懷我們所共同認識的一位已故友人(已徵得原作者同意,請大家花一點時間,閱讀一下此文章,會幫助你更瞭解,我接下來想要表達的意涵。)

看完他的文章後,如同後記所言,我問了他一些問題,但最重要的是這兩句話:我們對一個人的思念,不單只是對她的懷念而已,還包含了自己在裡頭,你懷念的也許是你自己。

其實這段話,背後我真正想說的OS是:「你有發現你記憶中的她,其實大多與你自己有關嗎?當你在回憶她時,其實是以你的角度出發的,你只記得她對你的好,每一個對話,你幾乎都是主角,每一個事件,都與你的利益有關。」

但這些回應太殘忍,於是我轉換成其他的語言,試著讓他體會,他對楊咩的懷念,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兩小時後,這位好友告訴我,他終於懂了,原來他「並不是真正想念她,而是想念曾經擁有她的自己」

我很感謝他願意深思這些問題,並與我分享他的體會,他的回饋也讓我更加瞭解,原來是我自己緊緊握著阿嬤的手不放,是我自己貪戀阿嬤對我的疼愛,我才不願意讓她從我心裡離開,這一切的痛苦,源自於我的~「自私」!我卻還把責任怪罪在阿嬤的無情上。

不告而別,對許多人來說,都是深深的痛與傷,無論對象是曾經深愛過的情人、朋友或家人,但從我的分享中,或許你也可以重新檢視,究竟你對另一人的遺憾,是出自為何?為何你需要對方?你記憶中的他/她,又是何種模樣?你所想念的究竟是他/她,還是擁有他/她的自己呢?

北極熊.jpg  

 

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請別吝嗇按下「推薦」,或在「迴響」中告訴我,你的想法喔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